走进南小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南小 > 校史变迁
南小历史沿革

南桥小学位于上海市奉贤区南桥新城中心地区,是一所具有两百年历史的学校。

清朝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时任奉贤县知县艾柴松率当地绅士陈廷溥、陈廷庆、韩楠、陈俊等捐款集资创建文游书院,院址在南桥镇南街市梢。江苏巡抚汪志伊曰其堂为道南。陈文畴捐田一百亩助成之,聘山长(即书院院长)主讲,后因费绌,亦归本学堂教官校阅。嘉庆十七年(1812年),知县徐芳瑞为征漕款,售田停课。道光元年(1821年)知县叶申霭邀董分年轮管,复经陈哲渊劝捐置田一百余亩,以充院费。实存田三百七亩有奇。咸丰十一年(1861年)冬,院屋半毁。光绪三年(1877年),知县韩佩金倡捐,谕董宋云阶、陈济昌、曹宗鼐、范迪光等募捐重修。

 

光绪三十年(1904年),改称文游学堂。民国三年(1914年),改为奉贤县立第二高等小学,即奉贤老人们熟知的二高。民国十七年(1928年)改称南桥小学。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由时任县教育局长王鸿文牵头,在南桥女校西侧,即现南桥小学一号楼原址,建十二教室两层楼房一幢,校舍落成后,将南桥小学、求吾初级小学和养正初级小学并入南桥女校,合称南桥小学。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南桥小学校舍被日寇侵占,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汪伪政府设学校于南桥北街天主堂原耀蝉小学内,定名为南桥模范小学。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战胜利后,改称南桥镇中心国民学校,仍暂借耀蝉小学校舍上课。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地方热心人士组织修建校舍,当年二月,校舍修复,迁回原校。其时有15个班级,学生725人,其中寄宿生84人,教职工25人,并在北街佛阁设立分校。

 

19495月,奉贤解放,学校由人民政府接管,改名为南桥中心小学校,担负南桥辅导区各乡校的辅导工作。1952年南桥小学奉命接收私立耀蝉小学为分校,并于1955年撤回本校。1953年,南桥小学被定为县重点小学。历年来,县教育局曾将各项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交由本校试点。如1951年的五年一贯制一年级起始班的试点、1954年对小学毕业生进行劳动教育,以及学习苏联教学法、语文教学贯彻文道结合原则,都是先在本校试验,通过公开教学等形式,取得经验,然后推向全县的。1959年被定为上海市重点小学。1960年被评为上海市文教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参加上海市社会主义建设群英大会。

 

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十年动乱期间,学校教学秩序和各项规章制度均遭破坏。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工作逐渐走上正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19781979年连续被评为县先进集体,1981—1983年分别获各条战线的先进集体称号。19869月,改为南桥小学,对南桥镇各小学的辅导关系同时终止。

 

近二十年来,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中,本着在继承中求发展,在改革中创特色的指导思想,运用思路新,管理严,作风正,工作实的科学管理方法,在原有的办学模式基础上,通过几年的教育实践,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办学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学校被评为上海市农口系统文明单位、上海市办学先进单位、上海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上海市青少年保护先进单位和奉贤区首批B级学校。南桥小学始终以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水平,赢得社会各界的赞誉。

    

    抚今追昔。在纪念南桥小学建校两百周年的日子里,学校党政领导正满怀信心,团结全校师生以昂扬的斗志,迎接南桥小学光辉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