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3南桥小学区专项督导反馈记录表
督导专项 |
中小学校劳动教育专项督查 |
||
督导时间 |
2019年3月26日上午 |
督导专家 |
曹四清、景兰萍、沈一鸣、 |
出席人员 |
孙骊、蔡建梅、朱群英、郭燕 |
||
督导要点 |
劳动教育组织管理、教育教学、劳动实践、考核评价 |
||
督导反馈 |
1、学校重视学生劳动教育。学校比较重视劳动教育工作。成立了以校长室、教务处、德育处为领导小组、教研组和年级组为工作小组的学生劳动教育的组织机构。在学校新三年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劳动教育课程建设,该课程包含“木工系列”综合实践课程、种植系列综合实践课程两部分,明确了工作目标、规划措施和年度达成目标。在近两年的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中,提出了劳动养教育养成勤劳践行习惯的目标,并对相关劳动教育的工作进行了部署。确保了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 2、学校关注劳技课程建设。学校除了开足开齐四五年级劳技课外,结合学校资源和特色,通过拓展型课程和330校队,两校区共开设了小小园艺师、超级小木匠、陶艺、编织十字绣等十多项劳动实践课程,形成了比较丰富的课程内容。并建有创新实验室,陶艺室、编织室等多个专用教室,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场所。“文游小琴艺”课程,采用自编教材,让学生经历制作弦乐、打击乐、管乐三类乐器项目的木工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劳动实践能力。 学校认真制定了《劳动实践实施方案》。内容务实,落实有效。方案从班级值日、学生护园、校外实践、家务劳动等四个方面,对学生劳动实践从时间、地点、内容、要求和评价等方面都做了有效的安排和部署。学校德育处要求学生以三个100分为劳动达标要求(每周家务劳动100分钟,每月校内劳动100分钟,每学期社区志愿者服务100分钟),为方案的实施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3、多措并举搭建劳动教育平台。学校积极挖掘劳动教育资源,搭建校内外学生劳动教育平台,组织学生广泛参与校内外劳动实践活动。校内劳动实践活动常态化。一是坚持实行各班卫生值日制度和两个校区的17个卫生绿化大包干区每月一次清扫制度。二是搭建以卫生绿化包干区、蔬菜种植园和各班绿化养护角为主的校内劳动基地。在校内为学生提供常态性劳动实践平台。 学校结合社会实践中开展劳动实践。一是结合“小实践•大视野”校外基地社会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劳动实践。如青村镇吴房村种植(采摘)一种植物(花卉)、扶郎花或紫藤花扦插等;走进福利院为孤寡老人献爱心服务活动;走进中街居委等开展环保行动等。二是能结合学雷锋等节日主题活动,开展与劳动相关联的实践活动。三是以“日行一善月”活动为抓手开展劳动标兵我来做、日行一善我能行等与劳动相关联的劳动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参与家务劳动,促进家长参与劳动教育。学校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参与家务劳动,并通过“三个100分”中“爸妈好帮手”三方评价机制,鼓励和助推学生参与家务劳动。学校能通过家长面对面、微信群、、亲子音视频等途径,较真实地了解到学生的家务劳动情况。 4、关注学生劳动教育评价方法。学校能重视每项劳动教育活动的实施。从各项活动的方案、过程管理、评价内容和结果中,确保每次学生劳动教育有所收获。学校编制了《醇美少年乐劳动》手册,并开展三类(日行一善月美德少年、月十二星、六一醇美少年)劳动小明星评选。通过对各项学生劳动教育的总结、表彰,为学生树立了爱劳动的榜样,激励了学生劳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
整改落实 |
1、针对学校劳动教育的整体架构还不够,顶层设计需进一步加强。学校行政准备再次根据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以及有关劳动教育的指导性文件,从规划计划、劳动课程、校内外劳动实践、家务劳动、过程监管、实施评价等方面,结合学校特色,整体架构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完善学校劳动教育组织机构、劳动教育的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劳动教育的统筹协调、分工负责职责,全面保障劳动教育的高效推进。从整体角度,建立学生劳动教育管理评价制度,从学段的针对性和评价的可操作性出发,进一步将学生劳动教育的总体性评价与优秀学生评选相结合。 2、针对学校劳技课堂教学比较薄弱,教师专业能力有待提高。在下一学年的师资调配中充分考虑优化劳技教师队伍,注重学科教研,加强教师专业培训和学科检查指导,以不断提高劳技教师的教学专业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
|
相关信息